修合一词,是有关中药采制过程的术语,最早出现于北宋年间。修,指对未加工药材的炮制。合,指对药材的取舍、搭配、组合。修合就是指中药的采集、加工、配制过程,它涉及到药材的产地、成色、质量、加工等因素,修合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。此句意为:中药的炮制过程中,用药的斤两是否足称,所用的药材是否上乘、制作过程是否按规矩去做等等,其他人根本无从了解,只有当事者才会心知肚明,但你所做的一切,上天必然知道。
提到同仁堂,大家耳熟能详,它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,创建于1669年,由于创始人乐显扬的缘故又称乐家老铺。1723年,清雍正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。其后同仁堂独办官药188年,历经八代皇帝。乐显扬之子乐凤鸣接续祖业,不惜功力,研制各种药剂,还把自己刻意求精的丸散膏丹及各类剂型配方,分门汇集完成《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》一书,其中明确提出“修合无人见,存心有天知”。

在手工作坊时代,药品全靠手工生产,如果少了一味药材或拿错了一味药,多一分少一厘,有不洁之物掉进炼药锅里,或者操作上少了一道工序,或者没有严格按规定程序去做,患者服用时也不可能有所察觉……俗话说:丸散膏丹,神仙难辨。对于药材的加工炮制,同仁堂要求却是近乎苛刻:比如黄连,必须一根根地去掉须根;远志,必须人工去除有副作用的芯;为了让药品口感更佳,同仁堂一直坚持使用80目的箩过筛。
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能说明同仁堂始终恪守这一古训。按史料记载,制造紫雪丹的古配方要求使用“金锅银铲”煎制,对于这一苛刻的要求,多数医家都是睁只眼闭只眼,因为在炮制紫雪丹的过程中就是免了“金锅银铲”这道工序也无人知晓。但同仁堂没有忘记创始人的家训,那就是堂上高悬的“修合无人见,存心有天知”。在八国联军战乱后,乐家的情况并不好,据说当时管家的许叶芬夫人发动乐家各房把金银首饰拿出来,总共百余两,将它们放在锅里与药同煮,使金银元素在药中发挥作用。乐家人日夜守候观察,最后确保了古方紫雪丹的制药质量。此事已成流传百年的一段佳话。
这让人不由联想起同仁堂另一条令人称道的祖训——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,意即药材的炮制(蒸、炒、煅、炙等方法)无论如何繁复都一定遵守每道工序的制法,不偷工取巧;成药配方无论含何种贵细药材都一定谨遵配本,不减料削效。
只有始终怀着无愧之心,精选药材,遵古炮制,才能保证发挥药材完全的疗效。同仁堂传承百年的这种发自内心的自律,精细、诚实的制药精神,才能够让这家药店超越同侪成为御药供应商,逾数百年风雨而不衰,造就了一个中药界的传奇。